作者 —— 咖加用户:MT李呆呆
在合资紧凑车型的市场中,各个产品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比如思域,卡罗拉,雷凌,宝来,朗逸等选手,它们可以说是各有所长。但轩逸在这个阵营中一直属于表现的很"佛系",从产品力上来讲,轩逸和它的这些直接竞争对手相比,其实并没有什么明显突出的优势,但也找不到什么致命的硬伤;而从销量来讲,轩逸虽然称不上常年霸占榜首,但在2018年12月,它也获得了全国轿车销量榜单单月和全年的"双冠王"。所以,经历了换代之后的新轩逸,究竟用了哪些方式来继续巩固自己的"江山"呢?
稳中之升:外观设计,底盘调教
新轩逸的这一次换代从外观上来讲变得更加年轻运动了,虽然官方称它的目标消费群体是85后的年轻家庭,但就我个人而言还能再往后加5年,要知道现在很多的90后也开始成家了。
关于新轩逸的外观,咱们先主要聊一下其最明显的特征——名为"V-Motion 2.0"的设计语言,"V"字形的中网和新天籁相似度非常高,但个人认为同样的设计元素放在新轩逸上,比天籁更加的协调。
从另一角度来说,像这种家族设计语言从高级别车型依次往低级别下放应用的话,会使得很多消费者更加认同。打个比方,将新轩逸称为"小天籁"可能就感觉很有面子,而把新天籁称作"大轩逸"的话就差点意思了。
而从新轩逸整体外观的直观感受来说,车身更宽更矮,很大目的是为了能够营造出更加动感的姿态,从而希望抓住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心理。不得不说,新轩逸相比那些也完成换代的直接竞争对手来说,它的外观变化要更加的彻底。
另外有一点值得一提,新轩逸配备了主动进气格栅,在这个级别中的这一配置实属罕见,既可以一定程度降低油耗,也能够在天冷时让发动机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另外一点就是相比较老款轩逸,新轩逸的底盘表现可以说有不小的提升。特别是在匀速通过减速带时,没有之前那种多余的弹跳表现,在行驶过程中通过一些不平整路面时,所产生的震动也都会处理的很好。总的来说,新轩逸通过对底盘调教的升级,可以在这个级别中排到中上游的位置了。
不足之处:不适驾驶,更适乘坐
当我把新轩逸开起来之后,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的。首先就是油门逻辑设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每次从静止与较低速度下的加速时,起步时它的油门异常灵敏,尤其是如果你"脚活儿"还不够细腻的话,这车就会让你感觉一窜一窜的,很难受;在中低速时的油门表现则有些不同,与起步时不同的是,这个时候它会迟钝一下再窜出去,更难受。其实新轩逸如果能一直这样窜出去也倒好,起码能让人在体感上显得动力充沛,但事实并不如此,受制于它绝对动力很一般的表现,导致每次窜这一下之后就泄劲了,很是让人不舒服。
说到了动力,也是它的一个不足。1.6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所输出139匹马力真的让你感觉"力不从心",除非你是在路上属于"佛系司机"的那一派,否则你在超车或有较大动力需求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车发动机噪音的变化效果要远远大于车速的提升,总之两个字:着急。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车很难匀速行驶,要知道新轩逸全系没有定速巡航功能,所以当你在需要匀速行驶的情况下,你很难让这个车稳定在一个速度上,这个问题在中低速下尤为明显,你的右脚需要十分精准的控制油门,才能让车稳住速度,否则你的脚就很容易在两个踏板之间徘徊。
在驾驶方面还有让我大跌眼镜的一点,就是如果这辆车的ECO模式和自动启停两个功能同时开启的话,停车后启停功能启动同时车辆熄火,当再次着车启动之后,ECO模式就自动关闭了,一开始还以为是我的大长腿不小心碰到了这个按键,但又试了几次之后才发现,这个锅应该是工程师来背。
不过,无论是前排还是后排,新轩逸可以说是传承了"日产大沙发"的这一特征,舒适柔软的座椅,以及加上之前提到的更有质感的底盘调教,所以相比较开新轩逸,坐车的人可能会感觉好一些。以我的身高为例,新轩逸的腿部空间表现可以说还算不错,起码不会显得过于局促,但头部空间就稍有欠缺了,可能正常身高的男性会有轻微顶头的情况。
总结一发:从新轩逸的配置表上来看,比如全系没有座椅加热和定速巡航,以及只有顶配才有自动空调,可以反映出它不擅长靠配置打动消费者;从驾驶方面来看,它也没有出色的动力或爱不释手的操控感受。但回首前两年的轩逸也不过如此,就是靠着准确的产品和用户的定位,拿下了一个又一个的订单。所以个人认为这次在新轩逸身上也是如此,用稳中提升的产品力,以及更加诱人的优惠价格,来继续打动那些"无欲无求的佛系车主"吧。
综合打分:
动力:★★☆☆☆
操控:★★★☆☆
空间:★★★★☆
配置:★★☆☆☆
外观:★★★★★
本文原作者为陈健耘,转载请明:注橙果余汽车网出处!如该文有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删除,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