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新能源车企交出了上半年销售成绩单。特斯拉成为最大赢家,1-6月份在国内卖出了16万辆汽车。特斯拉上半年销量是蔚来的4倍。
国产新能源在销量上唯一能和特斯拉抗衡的品牌是五菱宏光Mini,上半年销售了18万台,但考虑到两者售价的巨大悬殊,五菱宏光Mini依旧无法抗衡特斯拉。
放眼全世界,特斯拉上半年总共交付了38.6万辆汽车,已完成全年75万辆销售计划的一半。受利好影响,特斯拉股价小幅上扬,涨了2%-4%。
2019Q2-2021Q2特斯拉季度交付数量及平均售价(制图:资本侦探,数据来源:特斯拉财报)
净利润方面,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净利润达11.42亿美元,同比去年暴增998%。
蔚来没有公布第二季度净利润,但从第一季度亏损5410万美元推算,第二季度应该仍未盈利。
要知道,4月份时,特斯拉还在饱受“刹车失灵”的指责。在上海车展现场,甚至有观众向李斌喊出:“干掉特斯拉!”的口号。
为何短短两个月时间,特斯拉的销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增长了呢?
特斯拉:价格屠夫
2019年,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投产后,伴随着产能不断攀升,特斯拉价格也跟着下调。
两款爆款车型:Model Y从30万降到27万;Model 3两年内6次降价,从36万降到25万。马斯克放话:“不排除Model降到20万以内。”
并且,特斯拉内部也传出正在研发一款价格在15万左右的新车型,主攻中低端市场。
从特斯拉所有车型平均价来看,由2019年的5.4万美元,下降到了2021年的4.9万美元,所有车型平均售价下降了5000美元、32000多人民币。
特斯拉之所以能打价格战,得益于上海超级工厂庞大的产能。
在今年车载芯片缺货情况下,蔚来曾停产5天,而上海特斯拉工厂依旧保持每个月3万-4万辆的生产速度,不但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承担了特斯拉出口任务。
去年,上海工厂全年生产了15万辆;今年,特斯拉已将目标上调至45万辆,承担了全球销售60%的任务。
众所周知,制造业有个特点——产量越大,生产成本越低(边际成本)。生产一辆原型车可能要100万元,生产1000辆50万元,生产10000辆30万元。
产量上去了对上游供应链链企业的议价能力提高,同时降低了规模化生产带来的人力、折旧、机会成本,给特斯拉在保证利润不下滑的前提下,带来了充足的降价空间来拼市场。
这是个边际成本不断下降的过程:产能提升——成本下降——售价下降——销量提升——产能再提升。所谓工业化大生产,走的就是这么一个循环。
蔚来还处于初级阶段,产能不高,成本打不下来,价格普遍在30万元以上。
按照中国制造的经验,国产品牌想要占领市场,性价比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价格优势的蔚来与“洋品牌”特斯拉比起来,自然愿意买单的人少。
这也解释了蔚来汽车的李斌为什么要把蔚来定位成BBA级别的豪华车,并不是因为李斌想做豪华车,而是成本下不来,“臣妾做不到啊”。
去年,《纽约时报》记者来到蔚来工厂参观,见到蔚来组装流水线的速度,仅为正常速度的一半,从侧面说明苦于订单不足的蔚来,无法开足马力生产,边际成本高昂。
只能“高举高打”,走豪华车路线。
其实,刚开始特斯拉边际成本也很高。2018年,特斯拉无法按时交付汽车,一个季度生产不出5000辆Model 3,遭到华尔街集体做空,股价崩盘。气得马斯克发推特,表示要退市。
为了提高产量,马斯克拿着睡袋就冲到了美国工厂,日夜守候,督促生产,特斯拉才度过危机。那时,一台Model 3的售价高达42万人民币,妥妥豪华车售价。
蔚来尚处在“教育市场”阶段,消费者对他们的品牌将信将疑,“车壳子造的是挺漂亮,就是不知道技术怎么样?”这样的质疑声屡见不鲜。
蔚来每月销量在5000-9000辆之间徘徊,处于将起未起的微妙阶段:退后一步被市场淘汰,往前一步迎来市场蓝海。
正如小鹏汽车的何小鹏所言:我们刚拿到新能源汽车的入场券,淘汰赛还未开始。
特斯拉口碑并不差
4月份,上海车展特斯拉出事后,体验店销售人员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们的车到底有没有问题?”
很多有购买特斯拉意向的客户,经常被身边朋友劝阻:“你不要命了吗?”这些朋友其实都没买过特斯拉。
在特斯拉车主群里,真正的车主倒是很佛系,无论社交舆论怎么炒,他们依旧每天开着Model Y出行,偶尔讨论下驾驶体验,有好有坏,属于理性讨论。
有次,有个想买特斯拉的小白在群里问:“你们的刹车失灵过吗?”群主发了个“无辜”的表情,回复说:“如果有人刹车失灵了,他们还能在群里说话吗?人早没了。”
特斯拉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要做的是传统车企没有做过的新能源汽车。新鲜事物的诞生,自然会被人投来审视的目光,用放大镜在它身上找错误。
加上马斯克本人又非常高调,喜欢在社交上发布一些奇怪的言论。
他经常Diss美国媒体,说他们不讲实话,为了收视率,故意抹黑特斯拉的努力,把个别安全事故炒作成集体事故。
所以,马斯克对特斯拉的公关非常严格,2020年,美国总部公关团队直接被他解散了,马斯克亲自抓特斯拉公关,他在推特上拥有3900万粉丝,随便发个消息都能成为新闻。
这也解释了上海“刹车失灵”后,国内的特斯拉公关为何没有太大反应,因为他们没有权限,要听马斯克的拍板,才敢发声。
特斯拉刹车用的是德国博世公司提供的刹车系统,博世不但给特斯拉供货,奔驰、大众、宝马等豪华品牌用的也是博世的刹车。
不能以偏概全,说特斯拉生产的40万辆汽车都刹不住,那公司早黄了。
目前,每逢周六日,一二线城市的特斯拉体验店,家家人头攒动,无论是看热闹,还是真心购车的人,都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款“绯闻”缠身的汽车。
店员表示:“晚一个小时付款,可能要晚一个月提车。”
数据显示,2020年特斯拉销量在美国市场增长不足2%,而全球销量暴增了36%,多卖出了近50万辆车,其中大部分被中国车主买走。中国已成为除美国外,特斯拉最大的海外市场。
蔚来或许不是最佳答案
被资本市场热炒的蔚来,一直被国人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成长为抗衡特斯拉的品牌。然而他们走的还是一条“资本造车”的道路。
车上5000多个零件大都靠“买买买”,然后在合肥工厂里组装。这么做技术壁垒太低,构不成企业的“护城河”,随时会有 “野蛮人”破门而入,用烧钱战术,复制一遍“资本造车”的流程。
反倒是低调搞研究的比亚迪值得关注。比亚迪的市值不如蔚来,但在电池、电机、电控上都有一定的技术储备。
尤其是刀片电池,号称“针刺也不会爆炸”,安全有保障。暂且不论实用价值,这种肯在研发上投钱的劲头,就值得点赞。
不然,丰田怎么会把新能源汽车代工的订单给到比亚迪呢?
新能源汽车这股东风吹了十几年,终于在2020年起飞了。世界范围内,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顶住了市场一次又一次的做空,已有取代燃油车的趋势。
德国作为世界造车第一强国,强硬宣布,2030年全面停售内燃机汽车,大众、奔驰、宝马纷纷推出自家新能源汽车;
中国更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弯道超车”的战略机遇,蔚来、小鹏、理想初具规模;
最倒霉的是日本,走错了技术路线,30年如一日研究氢能源汽车,结果被资本做空,为了止血,丰田只能找比亚迪代工贴牌。
李斌也算过一笔账,一款新车上市,要200亿的投入。不知道资本市场是否有充足的弹药,继续给蔚来供血?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无法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江左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