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也开始打科技牌了。
听起来似乎有些晚,但MG希望用全新的智能化平台背书,更有说服力地在一众伪智能中让消费者信服,而非搞搞噱头,只在表面做文章。
当然,这年头全新智能化平台就像“用户共创”这个梗一样快被玩烂了,如果你没有一个名字听起来超级屌的全新平台,你好像就失去了再造新车的资格一样——继吉利CMA和SEA浩瀚、广汽GPMA、长城柠檬和坦克等平台后,上汽也推出了一个名为SIGMA的智能全球模块化架构。
大家的方向也都比较趋同,无非就是智能驾驶、智能车控、智能座舱、智能互联几个关键词,再加上模块化柔性组、涵盖大中小不同车型、可以融合千兆以太网和5G等通信技术、FOTA升级进化等已经不算新鲜的新概念。
但如果所有人都在同一条跑道上以相同的姿态冲线,那还是没法让观众清晰的记住你不是。就像女子百米决赛的牙买加名将弗雷泽,虽然屈居第二,但一头红黄相间的炸裂长发属实吸引了更多的目光。
为了避免上亿元的平台开发投入在消费者心中如白开水一样没啥味道,MG想用更有态度的设计来强化SIGMA架构的特点,以及差异化的标签。
比如MG ONE这台车,号称是上汽SIGMA的首台量产车,在延续了MG家族的参数化前脸格栅时,增加了钨钢电镀所营造的赛博世界既视感,并且提供α和β两种前脸造型。
在MG看来,变得快与变得多,是最能体现“智能”两个字的万全之策了。
β版本的车型除了嘴变得更大、视觉冲击力更强一丢丢之外,独立集成的格栅框架,也为后期用户个性化换装提供了更多可能——既然SIGMA架构涵盖4个尺寸级别、5个品类的车型,那不如就在首款车型上提供一些不同的定制化模块来强化多元化的架构特点,也的确是个顺理成章的事哈。
除了智能化以外,SIGMA架构的另一大特点是将汽车机械空间压缩到了最小,开发出了最高达70%的乘坐空间效率,并且新一代发动机的功率扭矩更强、响应速度提升了20%。为了突出空间和动力的新特性,MG ONE虽然是台SUV,但有意将车身做得更宽扁,车头压得更低,想用看起来并不务实的外部造型与实际上很务实的内部空间所产生的冲突,来体现久经推敲而熟练掌握的空间布置能力。
就是想让你先怀疑,再相信,享受反差所带来的惊喜。
当然,看起来更猛,也是在为更强的性能做铺垫。
具体有多强,厂家倒是没有交代,包括内饰以及智能化的更多细节,MG还是想像以往一样一道菜一道菜地上,慢慢揭开它的面纱。
MG的科技牌究竟有没有说服力,SIGMA架构能否像MG ONE的设计一样给用户带来更多不同的新意?别急,等它慢慢揭秘。
你 还 可 以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