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仕指数:60
在各家车厂都将眼光放到新能源上时,BMW推出电动车也并非意外,毕竟早在2011年德国品牌就已经向大家展示i3概念车,3年时间已经足够工程人员让它走进现实。但我们必须要正视问题——BMW能降低i3制造成本吗?这次我试驾的增程版售价高达51.68万,足够买部X3,虽然两部车毫无可比性,但确实能让i3的性价比趋近于零,这让大多数消费者忽视它的其它优点。
如果说特斯拉是一群IT精英以互联网思维创造的产品,那么i3就体现出BMW这家传统车厂集合多方面考虑制造的真正新能源汽车。如今电动车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在电池重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控制车辆整备质量,BMW的战略是采用LifeDrive结构,它由两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组成,乘员座舱以及车身采用大量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理设置车辆结构,有效降低的车身重量,甚至BMW推崇的50:50配重概念也继续延续在这辆电动车上。
BMW i3分为两种版本,除了纯电动版外,还有增程式混合动力版。这两款车采用同款电动机驱动,不同的是增程式混合动力版另配0.65升的双缸汽油发动机,i3给它留出仅7升的油箱,所以不要指望它会为车轮施加动力,它是在电能不足的时候给电池充电的备用方案,也就是说增程版的i3背着台发电机——或者叫做充电宝。从BMW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i3纯电动版续航里程只有130-160km,增程式版则可以达到240-300km,活动范围翻倍。
试驾开始后,我迫不及待扭动怀挡轻触电门开动i3。没有发动机轰鸣声,只有电动机“嗞嗞”电流声,这是车主必须适应的全新驾驶初体验。
顺利驶上公共道路后,正常行驶状态下,i3只有少许胎噪传入驾驶舱,安静的驾驶环境让人感到惬意。不过随后问题来了:在来到弯道前下意识松开电门踏板,动能回收功能会马上介入,像是车后有一只大手把i3像后拉拽,或者从后备箱放出了减速伞,总之车速骤然下降来得很突兀,甚至还得补一脚电门才能顺利加速出弯,这种随时有制动牵引的感觉和普通汽车完全不一样,需要一小段时间才能适应,我就选择在利用动能回收减速的同时把电门踏板轻轻压着点,让电动机保持输出功率来达到滑行效果。
和传统BMW汽车不同,i3设置了舒适、节能以及加强节能三种不同驾驶模式,在逐一试用了之后我发现,默认的舒适模式才是最全面均衡的。
合理控制电门深度后动力输出流畅,深踩电门能瞬间扔出250Nm扭矩,推背感几乎跟搭载2.0升涡轮增加引擎的中高级轿车全力冲刺的感觉相仿。碍于试驾道路限制,我没能感受到它在高速状态下的再加速能力,不过从数据上看,i3在90km/h以下提速都不会显得乏力,但真想超速行驶还是有点勉为其难。
作为小型电动车,i3在舒适模式下的驾驶体验还是很不错,但进入节能模式后它就变得迟钝,踩下电门前段,车辆会留出思考时间,加速过程也被放大,不过在城区拥堵道路使用这种模式还是挺合理,毕竟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下,走更远的路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至于ECO PRO +模式就会令心急的人抓狂,即使电门深度达到中段,你还是会感受到i3如思考人生般的缓慢,开起来就像没有电的收音机,在该模式下i3的最高车速被限制在90km/h,空调系统还会停止工作,估计是在电能不够你开回家的时候作为应急方案。
i3采用前麦弗逊式独立、后多连杆独立悬架,调校风格就是我们熟悉的BMW样式,跟1系的感觉差不多,减震系统会工作,过滤多余震动之外还能够对路面起伏做柔化处理。考虑到i3整备质量较重,过弯前我还担心它的侧倾会很严重,不过悬架有效的支撑加上平衡的配重,i3在弯道中动作算是流畅,循迹性也没有懈怠,只要不是激烈驾驶,它还是能表现出BMW家族本色。
短暂的试驾结束后,我才有心思端详这部i3。BMW设计师并不务实,量产版i3照搬概念车的精髓,除了双肾进气格栅与天使眼前大灯源自BMW家族化特征外,你找不到更多它与BMW现有车型的联系。
保险杠上方的黑色饰板以及镂空设计的装饰,使得i3娇小的前脸富有层次感;不知宝马设计师是不是爱好京剧,i3的前脸从正面望去甚至有些像精致的脸谱。其实i3的车长仅有4米出头,然而它的车身侧面并没显得像个胖胖的折耳猫,这估计要归功于i3的三块侧窗和丰富的线条,不仅拉长了视觉观感,还体现出厚重,有安全感。
这样短促的车身上怎么方便进出?BMW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对开门。i3前门与后门的大小并不一致,开启方式让人很费解,要先打开前门,然后在内侧拉动开关打开后门,关门则需要先关上后门再关前门,开启面积虽然增大,但过程太麻烦。
还有一点可以提及,i3采用19寸轮毂,就像小学生穿了姚明的球鞋,视觉效果加分不少,但i3只是小学生,而且是很节约的那种,所以前后轮胎的宽度分别只有155和175,从正面或后面看会显得有像仙鹤般单薄。i3的尾灯是有意思的地方,黑色玻璃下面的U字型灯组有示宽灯、刹车灯以及转向灯,而倒车灯和雾灯则被设置在保险杠牌照框旁边,这让原本简洁的尾部并不单调。
i3的内饰也不同于BMW家族的师兄,整个驾驶台干净得让人难以置信,不过这不能否认BMW的设计感,大面积覆盖的木质材料以及真皮材质装饰属于宜家家居的北欧风格,i3的中控台与车门上还采用大量特殊轻质纤维,为减重做了细微贡献。厂家宣称i3身上90%材料能够进行回收再利用,且不论可操作性如何,这起码体现BMW电动车对于环保的态度。不过从制造工艺上看,i3并未超越我的期待,它的细节造工也就是1系的标准,谈不上精美。
矗立在驾驶台上的两块液晶显示屏值得关注,其中一块替代传统仪表盘,用于显示车速、续航里程以及动能输出等车辆信息,另一块则是多媒体显示屏,与带有手写功能的iDrive系统搭配,提供导航、互联驾驶、倒车影像等功能。i3的双辐式多功能真皮方向盘也很吸引眼球,手握手感良好的方向盘你会有置身飞机座舱驾驶的畅快感。而方向盘右后方的电子怀挡设计同样展示“i”品牌特殊设计理念,右手握上去,顺时针旋转可转为D挡,逆时针旋转可转到N以及R挡,P挡则是被独立出来的按键,避免了误操作的可能性。
从尺寸上看i3属于小型车,它的前后排空间能满足正常体型乘员的需求,但绝对谈不上宽裕,不过简洁设计风格倒没妨碍BMW为i3设置足够多的储物空间,驾驶台上的凹槽就解决了门板储物格较小带来的不便。
BMW推出“i”品牌后。i3和i8这样走向两个“极端”的车型代表了德国车厂全面发展电动车的想法。以一部电动车的标准来看,i3的驾控体验与制造水准都达到较高的等级,但高昂的售价和偏低的续航里程会成为影响它销售的关键因素,至少我不认为i3目前会是可以普及的电动车,起码从价格上它的靠谱程度不及特斯拉Model S,甚至知豆也是比BMW i3更好的实验品。
本文是驾仕派的原创文章,来自撰稿人Max Clarkson,被子哥。
★转载请注明出处:驾仕派(微信号:jiashipai)&作者名
__________________
获取前沿汽车观点,关注驾仕派。
微信公众号:
jiashipai
本文原作者为陈锐句,转载请明:注手机百科网出处!如该文有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删除,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