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一场大火,给尚在测试期的澳大利亚第一个使用特斯拉Megapack电池的储能项目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公用事业级电池储能项目。
毋庸置疑,这场大火为全球储能行业再次敲响了警钟,全球储能行业的发展必将受此影响。
在储能电站着火事件频发的当下,每个人都希望能找到防止此类悲剧的密钥。然而,这把密钥也许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容易将其忽略。
4年30起事故
近年来,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出现过储能电站着火或爆炸的大事件。这些大事件让电池储能的安全性问题再次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最近的是,7月30日上午,在澳大利亚Geelong附近的Moorabool,新注册的维多利亚大电池项目还在测试期间,就发生了火灾。一个装着特斯拉Megapack电池的集装箱内,13吨锂离子电池完全被点燃,产生的滚滚浓烟伴着明火直冲天际。
而就在此事件11天前的7月19日,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马赛的Grand Ridge储能电站的电池起火,并持续燃烧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据当地官员表示,这已是该地区近一段时间来的第二场锂电池起火事故了。第一场火灾事故同样发生在伊利诺伊州莫里斯,事故中,一座装有100吨锂离子电池的建筑起火,并引发了持续数天的疏散命令。
而关于储能电站起火事故,发生次数最多的恐怕就是韩国了。
据统计,自2017年8月以来,韩国储能行业陆续发生了27起严重火灾,有17起事故装置是LG化学生产的锂电池。2019年11月以来,LG的储能电池着火事故又发生了3起以上。此外,2020年12月,LG化学宣布在美国召回其部分Resu10H家用型储能系统产品(ESS),原因是内部搭载的电芯存在发热起火风险。
由此,LG化学公司、三星SDI公司和LS工业系统公司等韩国储能企业深陷经营危机。据不完全统计,韩国整个储能行业已经遭受了2000亿韩元的损失。
同样痛心的事件也曾在我国发生。根据“储能之声”的调研结果,国内储能在电网侧、发电侧、用户侧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火灾事故。今年的4·16北京储能电站火灾事故,造成了2名消防员牺牲、1名消防员受伤、电站内1名员工失联的惨痛后果。再联想到5·10成都电瓶车电梯内起火事件、7·18杭州电动车爆炸事故等,让中国电池储能行业如鲠在喉。
根据公开信息,2011-2021年这10年间,全球储能项目共发生主要火灾或爆炸事故32起。其中,2017年以后的储能项目占30起;发生在充电中或充电后休止中的事故占21起。这不仅说明锂电池安全问题的发生已经呈现出越来越频繁的特点,更说明很多问题的发生都出现在充电或充电后环节。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无论是特斯拉还是蔚来,国内外执牛耳的新能源企业都在反复地告诉消费者充电不要充到100%的初衷。蔚来甚至明确限制充电量,只能充电90%。
电池安全的关键在于电芯安全
面对频发的电池安全事件,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预防或解决了吗?其实答案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早在几年前,玫克生储能就关注到电池充电安全的痛点,并创造性地将攻破难点放在了电芯层面。
众所周知,电芯是电池的核心。电池的许多问题,都能通过对电芯的实时监测而一览无遗、提前预防甚至避免。玫克生储能首席科学家、创始人之一严晓教授带领科研团队,突破性地解决了电池充电安全的痛点问题。储能预防性诊断安全管理系统(Prognostic Safety System, PSS),是玫克生储能的专利核心技术,不仅实现了对电池系统充电及充电后的不间断实时监测,还将应用场景从传统的“送检”模式,升级到了云检测,即通过云端设备远程获取锂电池的充放电数据,从电芯电压的时间序列提取SOC、容量、内阻和自放电参数(Key Battery Parameter, KBP)等关键电池参数,并对整个电池包KBP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和诊断,将电池快速充电过程和充电之后呈现出来的安全隐患等问题及时地扼杀在萌芽阶段。
目前,玫克生储能的这项专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国家电网、华能集团、华电集团、中国铁塔和中天等大型央企以及众多行业内的知名企业,也应用到了众多快递配送、外卖配送、共享出行等电动车密集的领域,为全国低速电动车的安全使用作出企业自身的贡献。
一花独放不是春。电池储能行业的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行业内企业的共同参与。成立于2018年的上海玫克生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愿与更多的产业链相关企业携手合作,共同守护电池储能的安全,为更美好的绿能生活而不断努力!
上海玫克生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G60科创云廊2号楼11/1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