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未来汽车Daily”此前报道,从安徽高新技术产投消息人士等多方独立信源独家获悉,安徽省国资委正在和小米汽车接触,有意将小米汽车引入合肥。另外,该媒体报道,江淮汽车或为小米汽车代工,首款车型有可能主攻20万元以下市场,并将布局换电业务。
针对相关报道,江淮汽车发布澄清公告:经公司核实,江淮或为小米代工的报道内容不属实。截至目前,公司未与小米就合作造车进行过商议,也未达成任何合作造车的意向。
据此前报道,小米集团于今年3月30日正式宣布进入造车领域,小米集团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为100亿美元,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自小米宣布造车以来,雷军频繁出入各个主机厂,与长安、上汽、广汽、长城等多个车企进行沟通交流。自6月份开始,小米官网就开始陆续招募与汽车行业有关的人才,包括自动驾驶工程师、电机开发工程师、高压系统仿真与设计工程师、动力集成负责人、车体架构专家、整车总布置专家等,工作地点包括北京海淀区和上海徐汇区。7月28日,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通过微博官宣,小米汽车启动自动驾驶部门招聘,首批招募500名自动驾驶技术人员。种种迹象表明,小米造车仍处于搭建团队、筹备造车阶段。
实际上,摆在小米面前也就两条路,要么自建工厂自产自销,要么通过其它车企代工。小米汽车如果想要自建工厂实现自产自销就需要获得生产资质,而当前国家对于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把控十分严格,因此小米很难自行获得生产资质,那么唯一快捷途径就是通过收购有生产资质的车企以实现车型量产,此举可以参照小鹏汽车收购福迪、零跑收购新福达。另一种就是选择代工生产,这也是目前造车新势力常用的方式,可以通过与传统车企的合作实现车型量产的目的,此举可以参考海马为小鹏代工、江淮为蔚来代工、长江为零跑代工等。
从小米集团的资金来看,其完全可以通过收购具有生产资质的车企已实现车型量产,除了能够降低成本,也能够提高产品品质。不过,小米集团在造车上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即便拥有生产资质,但是想要完全成熟掌握生产线短时间来看并不现实,想要立足造车领域也并非易事,而这种弊端可以通过代工的方式解决,当然产品成本也将提高,产品品质也无法得到实时监控。
实际上,业内普遍观点认为,对于品牌力相对羸弱的汽车品牌 ,代工确实是一门好生意。品牌力比较弱的车型产能利用率很低,由于生产的车少就很难分摊成本,此前的生产线等投资很难收回来,代工则可以加速投资回收,提高产能利用率,同时也能创造营收。至于小米汽车会选择自建工厂自产自销还是会与车企合作代工生产,也是值得关注的。
汽车行业关注 人气汽车新传媒
每天分享有价值的汽车新闻
汽车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