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革中,不同的车企都在想些什么呢?自主想超越合资,二线想超越一线,新势力想颠覆传统。所有车企都想在新四化的大浪中走出个虎虎生风,走出个一日千里,但谁又能真正走出自己的风格呢?
目前看来,其实很多传统车企只是跟着大浪一起翻滚罢了,翻起浪花的始作俑者根本不是他们,看看现在新势力车企的市场占有率就能知道谁才是真正的颠覆者。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新势力车企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 C 端标签,这些标签越是深入人心,它们的企业性格越是鲜明 。
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我便试图寻找那些独具风格的传统车企,因为这部分车企很可能会成为变革中的「后浪」。
事实上,我之前丝毫没有预感到沃尔沃会是「新四化后浪」的代表,或许是因为之前沃尔沃给我的印象过于墨守成规。
引发我重新审视沃尔沃的事件发生在今年早些时候,沃尔沃宣布,他们未来的产品将搭载英伟达 Orin 芯片组成的 1000TOPS 算力平台。从沃尔沃透露的消息来看,2022 年他们会先发布搭载 Orin 芯片和 Luminar 激光雷达的纯电版 XC90 车型。
沃尔沃是目前市场中第一批提到「1000TOPS 算力和激光雷达」的传统车企,但沃尔沃在这件事上获得的关注度远没有想象中高,因为它们布局 ADAS 硬件的速度还是没能超越新势力品牌。
所以沃尔沃会再次沦为「跟随者」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在刚刚结束的沃尔沃可持续发展科技日上,我找到了真正属于沃尔沃的风格——务实。
新故事 01:不做脱离群众的事
在记者会上,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 CEO 袁小林先生打趣地说,他自己非常羡慕那些会讲故事的 CEO。的确是这样,现在看来讲故事的能力似乎已经能与「圈钱能力」画上等号,让投资人和用户相信自己口中的「未来」已经成了新造车企业领导的必修课。
但讲故事显然不是沃尔沃的强项,也不是沃尔沃的企业文化,实际上「务实」才是。
袁小林表示:务实可以涵盖很多层面,它是基于价值观念,它是基于整个社会和工业对发展方向达成的共识,它是基于一个商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这些原则在沃尔沃都是底层的东西,不用每次说,因为我们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围绕核心去运作。
不过在沃尔沃的概念中,「务实」绝不是与「创新」背道而驰的事情,而是并行的两件事。
这里就要讲到一个之前几乎没人提到过的新故事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世界上第一台概念车是来自通用的哈利·厄尔所打造的 Y-Job,而被冠以世界上第一台流线型车身美誉的则是 1934 年克莱斯勒发布的 Air Flow。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就像世界上第一台汽车根本不是「奔驰一号」一样。
(Venus Bilo)
(Y-Job)
(Air Flow)
在 Y-Job 和 Air Flow 之前,沃尔沃打造的 Venus Bilo 才应该是首台概念车及首台拥有流线型车身的汽车。这台车诞生于 1933 年,而当时的沃尔沃也刚成立不过 6 年。
在设计上 Venus Bilo 有意加长了轴距,使得车内空间大到可以坐下六个人,对开门的形式在当时也很有创意,最值得一提的还属他们为储物预留了 9 个特殊设计的储物包。「加长轴距」、「魔术空间」这些概念到现在都不过时。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认为这个故事讲的明明是「颠覆」跟「务实」有什么关系?
之所以称 Venus Bilo 为概念车,因为沃尔沃打造它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市场。Venus Bilo 项目并没有落地,因为沃尔沃发现消费者对此类具有「超前设计」的产品并不感冒。
该项目之后,经销商便向沃尔沃反映应该造更符合人民需求的车,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汽车只是一个短途代步的工具,而且对大部分人来说也是非常昂贵的工具,汽车成本主要来自最基础的金属材料,车身尺寸与售价直接挂钩,所以消费者根本消费不起大车,项目也因此破产。
由此可见在任何年代里,沃尔沃的产品都不是产品经理一厢情愿的结果,务实的基础要素就是不做脱离群众的产品。
这不禁让我想到同样发生在今年年初的一件大事,某新造车企业斥资宣传自己产品上所搭载的泊车场景下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而搭载这项技术的产品售价在二十万元左右。
在这件事上我们需要思考一点:用户对该技术的真实需求。真实情况就是很多购买这个价位车型的消费者家里可能都没有固定车位,尤其是在停车资源紧张的一线城市,这就是脱离群众的表现,结果便是产品依旧无法收获好的市场表现。技术与定位不匹配,最终会成为一场技术控的自嗨。
回到沃尔沃,目前沃尔沃上所配备的 L2 级自动驾驶系统已经做到了足够好用且足够可靠,而且用户在辅助驾驶功能上的真实需求也不过这两点。
安全一直是沃尔沃关注的头等大事,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早在 2015 年就承诺,对在符合交通法规的自动驾驶辅助模式下发生的事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谈到自动驾驶,袁小林表示自动驾驶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过程的 。这个过程是技术的演进;法律法规逐渐开放的过程;用户认知度逐渐提高的过程。
而且当今车企还需要面临的问题是地区差异化,虽然智能化和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发展趋势,但不同地区用户对智能化的需求不同,同时在智能化软件层面也需要做相应的本土化处理,所以「智能」很难做到「全球化」。
虽然在吉利全资收购沃尔沃之后,我们会觉得沃尔沃与中国市场的关系更加紧密了,但它仍是家国际化车企,所以在这件事上沃尔沃做得并不激进。
不激进并不代表沃尔沃在辅助驾驶上没有创新和核心技术,早在 2015 年沃尔沃就开始与世界一流的自动驾驶供应商合作开发辅助驾驶系统,同时沃尔沃拥有完整的 inhouse ADAS 自研能力,旗下也拥有自动驾驶软件开发公司 Zenseact。
在智能座舱领域,沃尔沃正在和谷歌合作原生安卓系统,同时与国内和国际最好的合作伙伴如华为,阿里,腾讯,科大讯飞等合作。而沃尔沃自己也在做智能场景集成,建立公司级的数据中台 OneDB,实现用一个用户账号打通多个应用。
88 年前沃尔沃推出的 Venus Bilo 概念车虽没能走入市场,但沃尔沃由此掌握了制造大尺寸车型的技术。如同今天的沃尔沃一样,在不脱离群众需求的情况下打造产品,同时也有着丰厚的技术储备,当市场出现需求时以最快的速度将技术投放市场,真正做到适时而变。
新故事 02:
在豪华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在智能化时代如何定义豪华?我认为这是现在每家定位豪华的汽车品牌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自主品牌和新造车企业崛起的中国市场。
过去十年里,自主品牌正在极力抹平合资品牌在配置上的溢价,今天,我们已经能够从 30 万的国产车上看到空气悬架、高性能刹车、全套座椅通风按摩、3s 级的加速等等配置。现在看来,豪华品牌或许只剩品牌溢价来支撑产品价格了,但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每个豪华品牌都需要在市场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出路。
时光追溯到 1952 年,在欧洲市场摸爬滚打了 25 年的沃尔沃决定拓展北美市场业务,此时摆在沃尔沃众将士面前的核心问题与今天相似,就是如何应对差异显著的市场风格。
今天的差异来自不同地区用户对智能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七十年前的差异来自车型风格。当时的北美市场,尤其当时的美国人民痴迷于外太空探索,史称「Jet Age(喷气时代)」。
这期间的美国车型有三个显著特征:火箭尾造型、V8 发动机、大尺寸车身。一番研究过后,沃尔沃决定用一台名为 Volvo Philip(名字就很美国)的车型应对市场,如美国民众所愿,Philip 同样拥有 V8 发动机和火箭尾,只是尺寸稍小,看着很像缩小版的凯迪拉克。
不过,这台专门为美国市场打造的车并没有到过美国大陆,当时官方给出的原因是由于公司内部人士变动导致这个计划胎死腹中。
但我认为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迎合市场并没有错,但要讲究方式方法,为迎合市场而颠覆自己的风格显然是件不明智的事 。如同今天的奔驰,他们需要迎合智能化需求而将 S 级轿车内铺满屏幕和黑科技,但在科技加持下的 S 级反而丢失了一台豪华轿车该有的质感和优雅属性,这也是 C 端市场一直在诟病的一点。
唯一一台 Philip 正安静地躺在哥德堡的沃尔沃博物馆中。三年后沃尔沃还是如愿以偿地登陆美国,只不过带去的是早已成熟的 pv444。四年之后的故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沃尔沃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并将技术推广至全球,据不完全统计三点式安全带已经挽救了 100 多万人的生命。通过打造「安全」标签,拒绝随波逐流的沃尔沃逐渐在豪华市场中找到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中国市场中的消费者认为 BBA 是一线豪华品牌,因为这三家老牌车企都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奔驰是豪华;宝马是运动;奥迪则是独特的「官员背景」。沃尔沃的豪华之路并不像 BBA 那样明朗,因为他所深化的安全属性是一台交通工具最底层的标准,也是消费者希望有但不希望用到的事。所以这条路相对难走,沃尔沃需要通过向用户传递价值观来撑起自己的豪华属性。
那么在未来,沃尔沃如何在豪华市场中取得突破呢?首先能想到的突破口是「智能」。如同奔驰一样用智能化升华对豪华感的理解。
但我个人并不看好智能重塑豪华这个方向。如独立财经评论员叶檀所说:智能化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大层面,一是安全,二是效率 。安全与效率本身就是两个不好做溢价的方向,新造车企业的崛起无疑证明了一件事,未来智能化配置一定是一套能在 10 万以内打包解决的出行服务套餐式配置,如特斯拉的 FSD 打包价格是 6.4 万,理想的智能化配置均为标配,蔚来的溢价手段是服务而非智能。在对智能化的理解上,豪华品牌是没有优势的。
在智能化上沃尔沃表现得其实很冷静,那么他们还有其他路能走吗?袁小林先生给出的答案是:可持续发展、低碳产品将会成为豪华汽车本身定义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可持续发展」和「低碳」方向上,沃尔沃已经脚踏实地地行动起来了。
在气候行动领域,沃尔沃汽车的中短期目标是从 2018 至 2025 年,每辆汽车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平均降低 40%,并降低整个价值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尾气排放降低 50%,全球供应链排放量降低 25%,企业总体运营排放量降低 25%。
循环经济能够减少对有限资源的开采,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消除浪费,并进一步助力总体碳排放的降低。
沃尔沃汽车的工作方向之一是在产品中更多使用可循环及生物基材料等,目标是到 2025 年在新车中应用 25%可循环材料。
沃尔沃汽车是首个提出全面电气化战略,并率先告别单一内燃机车型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其目标是到 2025 年公司全球年销量的 50%是纯电动车型,到 2030 年成为纯电豪华车企。
沃尔沃汽车对合作伙伴同样有着较高的要求,目标是到 2025 年将与全球供应链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25%。
为此,在成都工厂已实现 100%的可再生电力使用后,沃尔沃汽车于 2020 年 11 月向成都当地供应商提出了切换使用清洁电能的倡议。目前,成都及周边的 30 家供应商已实现清洁电能的应用。
不可否认的是「可持续发展」和「低碳」仍是价值观导向的事情 。沃尔沃需要持续向用户传递新的价值观来保证品牌活跃度,就像七十年前他们向用户传递安全观念一样。
但选择这条路之后,沃尔沃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打造品牌形象,因为他们在「碳中和」、「碳达峰」领域里做的事是 C 端用户在产品上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能否通过这点来提高用户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其实是个未知数。
不过,沃尔沃是第一批到达「碳中和」、「碳达峰」战场的车企,这点上也能看出沃尔沃所定义的「豪华品牌价值」中,「社会责任」一定是占有很大比重的参考项。
新故事 03:预见未来
「未来」,一个近十年里被车企提及最多的名词。我相信大多数媒体人对这个词汇非常敏感,每当这个词出现便预示着「新故事」的到来,而其中多数是关于能源的故事。
今天的汽车企业面临着电动化转型,并肩负着实现「碳达峰」的重任。回看汽车发展史会发现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呈周期性困扰汽车行业的两大核心问题。
上世纪七十年代,汽车行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石油危机,这次危机也是大排量自吸发动机走向末路的开端。所以当时的车企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小排量发动机的升功率以取代大排量发动机。
当时世界上出现了两类核心技术,以沃尔沃为代表的涡轮增压技术和以本田 VTEC 为代表的高转发动机技术。历史已经证明了涡轮增压技术是承接小排量发动机与电气化时代的重要纽带,而在这项技术上沃尔沃做得有多超前呢?
1982 年,沃尔沃 240 系列车型上就已经搭载了涡轮增压发动机,到上世纪 90 年代沃尔沃已经完全吃透了涡轮增压技术,当时的沃尔沃就已经能够通过控制涡轮压力值在同一台发动机上实现功率差异。
也就是说沃尔沃已经做到了用一台发动机的不同功率版本覆盖不同配置的车型,如同今天豪华品牌所采用的「高低功率」发动机策略。可以说当时的沃尔沃在技术及产品理念上是全面超越 BBA 的。
能源转型只是一个时代的大背景,在背景之下汽车行业将会 衍生出大量的新兴技术,而技术敏感度决定着一家车企能否借转型之风让品牌力更上一层楼。
电气化已成不可逆的局面,全新战局中沃尔沃的策略就是ALL IN。沃尔沃的规划中,他们将在 2030 年全面转型为豪华电动车品牌,若想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必须要在技术上实实在在地做到「颠覆」。
未来沃尔沃将引入吉利集团旗下的 SEA 浩瀚架构。智能车机方面沃尔沃将引入自研的 VolvoCars.OS,其覆盖的操作系统包括 Android Automotive OS、QNX、AUTOSAR 和 Linux。同时,VolvoCars.OS 的集成式优势,能够实现算力集中,大幅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智能驾驶方面,沃尔沃汽车将采用 NVIDIA 技术来引入中央计算能力。由 NVIDIA 技术提供支持的中央计算机和自动驾驶计算机可通过远程更新,使其产品变得更安全、更个性化也更可持续。同时还为其提供视觉和 Luminar 激光雷达处理所需的计算能力。
在电池方面,沃尔沃汽车计划与瑞典电池公司 Northvolt 合作,将其电池产品的能量密度在当今市场同类产品标准上再提高 50%。
在未来十年间,沃尔沃产品搭载的电池能量密度预计将突破 1000 Wh/L 的里程碑,并实现 1000 公里的实际续航里程。预计到十年中期,充电时间将缩短至近一半。在实现电池的重复利用方面,沃尔沃汽车力求实现电池原材料的再利用。
此外,沃尔沃未来推出的纯电动汽车产品,将出现双向充电功能,用户可以将汽车电池中的富余电量转移回电网。
这意味着,沃尔沃电动汽车车主可以在电价及碳排放达到日常峰值时为电网供电,而在相反的时间段内,则可通过电网为汽车充电实现 V2G 功能。这项功能的出现意味着沃尔沃希望「碳达峰」观念能够落实到每个用户。
最后
或许「务实」的风格会使得沃尔沃这个品牌无法被消费者在第一时间内所想到,但作为一家接近百年的车企,他们拥有着非常庞大的粉丝群体,这些用户热爱沃尔沃的原因正是因为他的「务实」,正如上述故事所讲,任何时代里的沃尔沃都在脚踏实地做产品、做自己、做转型。
持之以恒是最迷人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