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汽车自动驾驶已是汽车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尤其是随着特斯拉在全球的热销,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的理念一度被认为“金科玉律”,汽车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之争,也曾经被马斯克一语点爆。
我们知道,特斯拉采用的是摄像视觉算法自动驾驶路线,但是也有不少公司采用的是激光雷达路线,2019年之时马斯克甚至挑明了表示:车辆上的雷达方案是极其愚蠢的,任何使用激光雷达方案的人或者企业最后都将失败,他们大费周章的使用这些昂贵的传感器本身就是一个麻烦。”
然而有趣的是,就在刚过去的上海车展上,小鹏P5以及极狐阿尔法 S等,皆将宣传重心放在了激光雷达身上,加上去年美国lucid Air新款车型,搭载了激光雷达,甚至于一些知名的美国日本和欧洲汽车厂商,也都选择了搭载激光雷达。
很明显,当前国内外汽车企业,大多数的选择是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技术路线,这显然跟2019年马斯克的预言背道而驰。
那么什么是激光雷达呢?
激光雷达其实就是一种以激光为信号源,通过激光扫描,为车主提供三维立体图像,根据传感器内部不同,激光雷达也分为了好几个类型,其中OPA光学相控阵激光雷达,一直被业内人士视作为自动驾驶最佳解决方案,但因为其技术门槛较高,且需要较长应用成熟度,因此该类型激光雷达,真正上车可能还需几年时间。
而目前上车的多数激光雷达,属于机械式激光雷达,它可以通过360°旋转,准确获取四周数据,由于灵活性和身体庞大,因此主要被安装在车顶上。不过这种类型的雷达,也存在一定的短板。首先是成本很高、生产周期长,许多中小车企,迫于成本并不会选择安装机械式雷达。
其次,激光式雷达上车后,因为内部装有便于旋转的零部件,其在实际使用中可靠度较低,不能符合一些汽车对安全的高要求。这种类型激光雷达,也是美企Velodyne主攻的产品,但还需不断完善。
还有一种激光雷达叫做类固态激光雷达,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为,机械雷达和固态雷达的结合体,其不仅在可靠性方面比较突出,在成本上也比激光是雷达减少许多。
而最近小鹏推出的新款车型,小鹏P5则采用的是旋镜式激光雷达,据悉这款激光雷达对于低反射率物体可实现150米的长距离探测;极狐阿尔法 S则采用的MEMS雷达,车头以及车尾两边,均安装了3颗96线激光雷达。
在激光雷达上车风潮掀起背后,大家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公司——华为。
早在2019年,华为就宣布致力于为各大车企,提供智能化服务和解决方案,其中激光雷达就属于华为该项目的范畴之内。
截止目前,华为已经建立起首条车规级激光雷达Pilot 产线,并于去年年底发布96线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与此同时华为表示,将把激光雷达成本降低到200美元左右,甚至未来还能降到100美元左右。
要知道,当年特斯拉找法雷奥公司合作,16线车规级激光雷达的成本就要2000美金以上,因此这就是马斯克不愿意发展激光雷达路线的原因。而华为这下直接让成本降低了90%,而技术就做到了全球领先。
之所以中国企业普遍选择激光雷达路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突破了MEMS扫描微镜的激光雷达,这个方案更靠谱,比机械激光雷达更容易生产,由安装简单、体积小、价格便宜的优势,中国已经实现了与欧美处于同一水平的程度。
这也难怪最近马斯克也改口了:“我没有从根本上反对激光雷达。我们自己制造的激光雷达在SpaceX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时派上了用场。”很显然,马斯克也已经扭转了对激光雷达路线的看法。
过去,由美国Velodyne公司几乎独霸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而且售价不菲,中国在这一领域未能实现突破,但是最近三年来,随着MEMS扫描微镜的激光雷达的技术实现,以及思岚科技等激光雷达企业的壮大,中国把价格做到了欧美的一半以下,因此也就推动了激光雷达这一技术路线,获得越来越多技术厂商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