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汽车项目官宣之日起,小米汽车终究会选择落地何处?就成了各地政府和吃瓜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今年4月初,西安市投资合作局在网上回复网友称,将结合西安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持续紧密对接“小米造车”项目。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表示,该区高度重视小米官宣造车事件,已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将主动、热情对接小米,争取合作可能。
进入6月后,小米官网发布了上百条汽车行业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职位包括电机开发工程师、高压系统仿真与设计工程师、动力集成负责人、车体架构专家、整车总布置专家等,工作地点包括北京海淀区和上海徐汇区。因此,有媒体推测,小米的整车研发设计将落户上海。
针对上述种种猜测,7月26日,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个人微博回应,“近段时间关于我司造车的信息已经越传越离谱,一会儿落地北京,一会儿落地上海,还刻意强调武汉没引入成功。以上所有均非事实,一切以官方披露信息为准”。
但就在近日,关于小米汽车落户的消息再次传来,据内部人士透露,安徽省国资委正在和小米汽车接触,有意将小米汽车引入合肥。
这一次,官方虽还没有给出确切的消息,但更值得思考的是,小米官方并没有否认这则消息的真实性。
小米落户合肥是否可靠?
我们不妨先捋一捋小米造车的时间线。
在今年三月份的时候,小米宣布造车。
雷军表示,将在未来十年,投入100亿美元到汽车行业中;而首期的资金投入,就达到了100亿元人民币。在宣布造车后," 活力满满 " 的雷军便奔赴全国各地、各大车企进行考察,这种已知的包括北汽、比亚迪等车企。
但从各个层面来看,合肥都是小米最合适的选择。
作为小米生态链的一家企业,华米公司顺利地从生态链企业登录美股上市,安徽给予了不少支持。
另外,雷军作为蔚来的创始投资人,持股蔚来;而安徽合肥也在蔚来最为困难的时候,向蔚来给予了70亿元的资金支持,并使得蔚来总部顺利落户合肥。
同时,从合肥层面来看,小米造车也是恰逢其时的。在不久前《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 — 2023 年)》指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在2021年至2023年,培育3—5家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和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关键配套企业,拥有10个以上行业知名品牌,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在政策导向方面,安徽已经先人一步、区位优势明显,有了吸引小米这种初创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第一要素。
既然落户合肥,那么大概率的选择会是谁?似乎除了江淮,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
相对于其他车企,江淮汽车的代工案例十分成功。在初期,蔚来汽车全部是由江淮汽车制造,而且其品质、工艺都很不错。有了成功的先例,小米没有理由会拒绝江淮。
合肥的“野心”
通过目前合肥的投资方向来看,其近年来频频入手新能源汽车产业,或许就是想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底特律”。
然而,底特律不是一日建成的。
目前,合肥投资的车企有四家,分别是定位于中高端新造车品牌的蔚来、定位于中端新造车品牌的零跑、定位中端的合资品牌大众江淮以及自主品牌长安。这就基本覆盖了大众消费者的大部分购车选择区间。
对于小米汽车,合肥是想从当下开始把握。
事实上,小米汽车已经成为业内“香饽饽”。不光是地方政府争夺小米汽车“落户权”,众车企也在争做小米汽车的代工厂。
从蔚来与合肥的合作看来,合肥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造车新势力代工工厂的落地,而是一个战略合作伙伴,以蔚来为例,它就对合肥新桥园区进行了长期的发展规划与布局,在园区建立研发与制造、营销与管理团队,进一步整合资源,助力合肥引进高品质产业链企业。
从这个角度看,与小米的合作必然会颇具看点。
从目前的条件来看,从“软实力”上,合肥已经具备了条件,从“硬实力”上,无论是生产工艺方面还是检测层面,江淮也是小米当下为数不多的最好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江淮汽车在配套产业链方面也十分成熟。大陆、博世等全球知名的 Tire 1 供应链厂商都与江淮汽车有着广泛的合作。小米汽车选择江淮进行代工的话,无疑省心、省事、省力。
“万事俱备”的小米
事实上,小米的造车进度从未停止。
此前有消息称,小米试图以10亿薪金挖角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虽然该消息后来被否认,但足以说明小米造车事项正在进展中。值得一提的是,上个月小米公司突然发布了大量关于自动驾驶的职位需求,这些职位的招聘地点都在北京海淀区。
从职位来看,招聘的工种十分丰富,包括自动驾驶工程师,包括数据算法、高精地图、毫米波算法、车载基础架构、前端平台研发数十种。
招聘启事前都加上了“急”字。这些招聘启事没有说明需求的数量,但除了自动驾驶之外,并无其他工种的招聘。以此来看,小米已经开始大规模搭建造车项目的人才团队了。
除此外,国内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纵目科技此前也宣布,已正式完成累计金额1.9亿美元D轮融资,而D3轮融资正由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领投,值得一提的是,纵目科技也是小米宣布造车后的首批投资企业之一。
据了解,纵目科技是国内发展较快的自动驾驶和高级汽车辅助驾驶产品及技术供应商,拥有领先的算法能力、完整的系统设计能力和车规级别的生产制造能力。产品覆盖包括ADS/ADAS(域)控制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等核心传感器、核心感知、定位、地图等算法产品和云服务类产品,业务板块涵盖智能驾驶系统、智慧城市产品及服务以及大功率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产品。从纵目科技的业务范畴看,其在智能驾驶方面或许会对于车企提供较大的助力,而小米所做的“智能电动车”项目正需要此类企业帮助。
万事俱备的小米造车,只欠临门一脚。
写在最后
作为智能界的老手,在造车领域,小米也只能算是一个新手。
新手就意味着更多的时间和成本的投入,那么对于在造车道路上的“小白”来说,选好合作伙伴无疑是一条捷径。熟悉市场运作的小米,自然懂得这其中的核心。
小米造的车品牌是什么?小米造车会以什么方式进行?所谓智能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会来自哪里……相信这些核心的问题,将伴随着其合作伙伴的进一步明确,变得清晰起来。
而时间是最好的推进器,这一切,正在逐渐明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