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资讯新闻_汽车行情推荐_汽车信息动态-橙果余汽车网

2021年上半年,汽车市场那些事儿(二)

陈绍兵 141 0

上期我们讲到了上半年特斯拉维权、理想ONE割韭菜和诸多车企纷纷换标革新的事件。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名场面事件,这里小编继续盘点,与大家共同回顾过往,一同分享。

最热行业焦点—跨界造车

仔细梳理下2021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很不平静。不间断的就看到各种新人登场,诸多发布会都是以“造车”为噱头博人眼球。当然,这里面也有真正脚踏实地的去做,也有口号喊得震天响只为引来资本的亲睐。

首先,是年过半百的雷军,终于耐不住寂寞带着小米正式宣布下场造车了,而且这位中国的雷布斯当真是雷厉风行,做事毫无拖泥带水之态势,一出手就毫无保留的展示了小米造车的“钞能力”。

先拿出100个小目标,随后还有100亿美元跟上,或许很多人对小米造车的实力不怀疑,但具体的实施计划迟迟不见推动,难免让人觉得有着“PPT”造车的嫌疑。其实这些并不能过分责怪消费者对于小米的误解,毕竟互联网科技公司造车的前车之鉴在那,下周回国的贾跃亭到现在迟迟未见回归,而他所为梦想窒息的法拉第早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史中尽失优势,即便是成功上市和量产也不一定能彻底翻身。

还有,不为人知的是小米其实暗中的动作持续不断,抛开与诸多新势力造车企业的多方面接触以外,就连生产基地都已经开始布局。老牌车企猎豹宣布破产,小米是跑的最欢的,急切的等待接管了猎豹汽车位于湖南长沙的生产基地。

倘若成功收购猎豹,小米苦恼的一点不具备乘用车的生产资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通过车企代工或者收购一个具备生产资质的车企。相对于前者,想必都会算一笔账,当然是收购一个具备生产资质的车企更为划算。

跨界造车的队伍中永远不缺弄潮儿,但作为传统家电品牌的美的、创维和日落西山的创维都抛出了造车的话题,赤裸裸的蹭造车的热度。

该说不说,在它们的设想还是很好的,虽然只是做电机、热管理和车载系统等等的上游产业,但完全可以蹭着造车的热点可以获得比以往更多的关注度。而这波流量带来最直观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无非就是凭此拉动股价引来资本的亲睐。

现在的科技企业如果再说想造车,想必也无法激起太大的波澜了,毕竟大家都已经视觉疲劳了,口号谁都会喊,但至少要推出一款原型车让大家耳目一新吧?

最具民心所向—老头乐转正

低速电动车(老头乐)的存在,大城市里并不常见,但是在二线三线城市里充斥着街头巷尾。由懂车帝测试的老头乐与宏观mini EV碰撞试验将安全再度被广大消费者所重视,一旦产生碰撞,这些老头乐的驾乘人员安全问题不堪入目。

有数据显示,2011年到2017年,国内低速电动车的市场规模增长了十倍以上,截至2019年底,国内低速电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00万辆。然而,一直以来,由于缺乏必要的行业规范,导致产品良莠不齐,再加上一些没有参加过驾照考试的驾驶员缺乏基本的道路安全意识,导致相关安全事故频发,低速电动车逐渐成为了道路交通中的一大安全隐患。

工信部的一纸新规,让这个已经在市场上野蛮生长了十几年的矛盾和纠结体彻底解决。

首先是要求低速纯电动乘用车和普通乘用车一样,必须配备ABS制动系统和三点式安全带,以及随车灭火器、三角警告牌等,另外还规定“低速纯电动乘用车的正面碰撞试验以40km/h的速度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GB/T 31498的要求”,即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2018年六部门就曾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的通知》和6月17号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推荐性国家标准《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其中就有详细的规定。

以五菱宏光mini EV为代表的正规军,正式向低速电动车市场发起最后的大军压境,而曾经为了利益忽略安全隐患的数百家低速纯电动乘用车企如不改善将面临着灭顶之灾。

对于那些游走在灰色边缘的车企,这是致命的打击,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无不拍掌叫好。因为此番政策的推动不是在解决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了,而是在为未来规划,在引导一个新兴市场,为新兴需求铺路。

最心塞之痛点—芯片短缺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带来经济发展停滞造成不可忽视的损失。全球工厂停摆,原材料生产彻底停歇。得益于我华夏民族不惧艰险的精神以一己之力战胜可怕的新冠,全球经济复苏趋于平稳。

车市的回暖让汽车最为至关重要的芯片陷入困境,据统计,全球传统车企以及新势力车企无不因为芯片短缺导致减产,甚至部分车企无奈之下被迫关闭部分工厂。(唯独比亚迪在车规级芯片中勉强自给自足)车企想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到芯片厂商的产能决定车企的命运,可能部分车企多少有些差别,但是相同的一定是没芯片,这是所有车企最为心塞的痛点。

缺芯之下,减产/停产只是一方面,不管是多么高端的车,只要配置清单中有倒车影像、电子钥匙、车机系统等等都需要芯片。所以在芯片厂商门前不乏有排队等待的情况,甚至有些车企高管直接进驻供应商基地,完全上演一场“开仓放粮”的状态。

乐观的来看,国外的疫情已经基本控制,芯片厂商加班加点的生产,芯片的供应也逐渐走向平稳,供需双方也不至于如此紧张。但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的一季度因为漂亮国罕见的暴风雪极端天气导致大部分半导体公司在美的工厂直接瘫痪,而三月份又因为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岛国瑞萨生产线起火,直接加剧了“芯荒”危机。

除了继续停工、停产,诸多车企别无选择,在有限的基础条件之下只能优先保障利润高的车型产能。虽然下半年的展望情况会缓解一些,但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持续的芯片短缺预计将继续对到2021年第四季度的新车产量造成挑战,还需要到明年甚至后年才能有所改善。

简单的归纳了这些热点事件,汽车行业的命运多舛让我们感受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中的种种变局,而出于变局之下的我们如何应对?小编下期带您再会。

有图,有文,有料,有趣

欢迎关注公众号:在线车评

入驻平台:

【百家号】【今日头条】【新浪微博】【易车号】【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