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工厂扩张计划竟然被当地生物链绊倒,多次受挫后工厂依旧没有开建,如今转战印度,用丰厚待遇当做诱饵,只为压下印度关税。
特斯拉注定与德国无缘
提起现代发展的德国大家肯定会想到一个名号,那就是工业制造强国,凭借对产品精益求精的执着研发,“德国造”俨然成了产品质量和性能的代称。而这一点也被美国车企特斯拉看在了眼里,于是其CEO马斯克宣布要去德国开建工厂。
但是看似发展迅猛的德国竟然暗流涌动,各种各样的阻碍因素层出不穷,马斯克甚至一度怀疑德国并不欢迎特斯拉前来建厂。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建厂伊始,特斯拉就要面对德国境内密密麻麻的炸弹,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步步败退,美苏军队纷纷开入了德国境内,就在那时军人们在地下埋入了大量炸弹以备作战之需。
眼下工厂要破土动工,马斯克自然不允许在一片炸弹中开工,因此不得不雇佣大量的工人来慢慢扫雷清除,这一行动大大延缓了建厂的速度。
好不容易扫雷排雷的工作结束了,马斯克还要面对水源的问题,按理说当地的水源还算充足,不需要过于担心,但是由于临近居民区,当地的德国民众怀疑特斯拉会污染当地水源,因此纷纷游行示威,要求特斯拉严格按照环保标准进行生产。
在特斯拉的一再澄清后,好不容易将这些民众的情绪安抚下来,并打消了他们的疑虑,结果问题接踵而来,居民们又开始担心造车的噪音影响他们的生活,因此示威再次掀起。特斯拉联合当地官方人员在众目睽睽之下安装了噪音检测设备,为的就是监测自己的施工噪音。
令马斯克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样还不算完,由于建厂要平整土地,砍伐林木,当地居民又不乐意了,说这些林木都很值钱,砍了是一大损失,于是特斯拉不得不采用一棵树赔三倍价钱的方式平息了当地人的怨气。
甚至为了保护当地的环境,特斯拉还派人专门打造了一个新的动植物生存空间,里面有人工鸟窝、人工蚂蚁窝等。结果万事俱备,还是欠了一阵东风,特斯拉从年头折腾到年尾,本想抓紧开工,然而当地的蛇类要开始冬眠了,为了保护他们,特斯拉又要被迫等到来年开春了。
这一来一去将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这样的施工效率大大延缓了特斯拉的市场开拓进程,要知道当年在上海的特斯拉工厂,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实现了从选址到新车的下线,体验过这样的高效率,马斯克自然难以忍受德国这样繁杂的防护工作。
引诱印度打开市场
眼看德国人不稀罕特斯拉的到来,马斯克又将目光放到了印度,的确,印度的劳动力数量庞大,且印度人没有太多的复杂要求,因此马斯克也有意赶赴印度建厂。
但是马斯克并不傻,要知道之前纬创在印度开办工厂,为苹果代工,就被当地人打砸抢烧了一顿,损失不小,而且富士康也遭遇了类似的挫折,当地劳动力似乎并不买这些外资企业的账。有了这两家企业的前车之鉴,马斯克并不敢贸然行动,于是他建议印度先降低汽车进口的关税,如果此后特斯拉在印度卖得不错,那么特斯拉就会去印度建厂。
原来印度一直以来都利用超高的关税来阻止国外车企进入印度市场,从而起到保护本土车企的作用,要知道目前印度售价四万块以下的汽车税率是60%,而四万块以上的税率则高达100%。
曾有不少人选择说服印度官方来降低关税,但是无一例外地失败了,因此特斯拉决定先抛出交换条件,然后促使印度当局降低关税。此次马斯克的期望关税值在40%左右,理由是这个标准既能保证电动汽车价格低,还能保护当地车企的竞争优势。
目前印度还没有明确表态,但是特斯拉似乎已经胜券在握,甚至早在今年的一月份,特斯拉就在印度注册了公司,开始招聘员工,还在物色车展的位置。
不得不说特斯拉此次的进攻方式非常巧妙,似乎一切都是站在印度方面来说话,又是价格低又能保护本土企业,还能给印度人提供税收和就业岗位。但是话又说回来,特斯拉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口碑受到了影响,如果再通过压缩成本进行大规模生产,产品质量优劣很难说,未来是不是会继续出现更多的质量问题也未可知。
眼下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扩张,却不能保证最根本的质量水平,这样的企业还能走多远呢?